從設計師到菜鳥PM:解密EVT、DVT、PVT的產品冒險之旅
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從設計師轉職成菜鳥PM的人,剛接觸硬體產品開發,一定會被滿天飛的縮寫嚇到,尤其是EVT、DVT、PVT這三個「大魔王」。別怕,這些縮寫其實是在描述產品開發過程的三個重要階段,用設計師的語言來說,它們像是設計過程中的「草稿到完稿的進化之路」。這篇文章就從設計師的角度,讓你一次搞懂它們的真正含義,並學會如何在每個階段做好PM該做的事。 設計草稿的起點:規劃,打造產品藍圖 就像設計一個海報,開工前你總要先跟客戶對對需求:誰是目標觀眾?核心視覺元素是什麼?顏色要熱情還是冷靜?這些問題決定了整個設計的方向。 在硬體產品的世界,這個階段叫做「規劃」。PM的任務就是明確產品的需求和目標,並與相關團隊確認實現方式。你要幫團隊解答: 記住,規劃就像設計前的靈感草圖,這時候出問題總比後面返工要好得多! EVT:工程驗證測試,檢查功能原型是否能跑通 想像你剛畫完一張草稿,客戶要你先印個樣本看效果。這時你不會在意色彩是不是完全對,也不會計較字型是否高精細。你只想確認這樣的排版、結構是不是「說得通」。 EVT就是硬體產品的「樣本階段」。工程師會用最基礎的材料和模組組裝出產品的第一個版本,目的是驗證關鍵功能是否能正常運作,比如硬體能不能開機、信號是否穩定。 PM這時要注意什麼? 在設計語言裡,EVT就是確認草稿基本上「畫得通」的階段。 DVT:設計驗證測試,打造更接近成品的版本 草稿畫通了,接下來你要開始細修。這就像確認字體大小是否合適,主視覺與副視覺是否協調,讓整個設計看起來更符合客戶的期待。 DVT階段,就是將產品從「能跑通」進化到「穩定好用」的過程。這時的重點是: PM這時要注意什麼? 對設計師來說,DVT像是確認海報的顏色、字型和細節的最終稿件,這裡的每個決策都會影響到後面的成品效果。 PVT:生產驗證測試,模擬量產準備 當設計接近完美,接下來就是印刷工廠的試印了。這時你不再關注設計本身,而是考慮批量製作是否能順利完成。硬體產品的PVT階段就對應這個「試印」的過程。 PVT的目標是驗證整條生產線的穩定性,並解決量產中可能遇到的問題。這階段的產品幾乎就是最終成品,你要確保它: PM這時要注意什麼? 對設計師來說,這時候就像你坐在印刷廠,看著第一批印好的海報樣品,確認每張的顏色、紙質和清晰度都達標。 走向量產:完成最後一哩路 當PVT一切就緒,你的產品就能正式量產,進入市場。這就像你的海報終於被批量印製,貼滿城市的街頭巷尾。但別忘了,量產後的品質監控和市場反饋同樣重要,PM需要確保用戶買到的每一台產品都能穩定運行,並根據市場反應來改進後續版本。 PM的設計心法 總結一句話:EVT、DVT、PVT是產品從概念走向現實的必經之路。用設計師的角度來看,它們其實就是「從草稿到完稿的進化三部曲」。掌握了這套流程,菜鳥PM也能穩穩帶領團隊,成功推出產品!